【评论】网络反腐“误伤”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道

【评论】网络反腐“误伤”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道

hyde321 2025-05-23 装修常识 4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近日,演员黄杨钿甜佩戴“天价耳环”事件引发全网热议,随着政府部门发布正式通报,此事基本上真相大白。黄杨钿甜的父亲杨某因涉嫌违法违规问题,已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四川省雅安市联合工作组明确,黄杨钿甜父亲杨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涉嫌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和在参加公开招录公务员考试和工作期间涉嫌故意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但是,通报也明确指出,“经核实,杨某在雅工作期间未经手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审批管理和慈善捐款。”

“天价耳环”引发外界关注后,黄杨钿甜的家庭背景成为网友们挖掘的重点,其下海经商的父亲被以名字为关键词搜索出和雅安地震救灾有关联,由此导致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遭到多重质疑,慈善事业公信力再遭冲击。如今政府通报发出,有了权威解释,四川省有关慈善机构以及雅安地震后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才获得官方正名,摆脱了在此次事件中被网友“群起而攻之”的窘境,也算是还了一个清白之身。

12年前,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超过200人死亡失踪,上万人受伤。当时,国内万众一心,捐款捐物抗震救灾,巨额资金曾涌向灾区和慈善机构。尽管已过去多年,人们依然会关心当初的“爱心”资金是否得到合理规范使用。公益慈善,从来都是属于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焦点议题。

其实,“天价耳环”事件发酵期间,围绕雅安地震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所有外界质疑的原点,都来自于黄杨钿甜父亲杨某的名字引发的搜索关联信息和照片等静态记录。既然只是同名同姓,并没有更多联系,当地慈善部门完全有机会及早作出正式澄清,说明误会,而不是仅在媒体求证时语焉不详地说一句“同名同姓而已”,结果不但不能遏制网络谣言传播,反而给人一种冷漠应对的印象,加剧了“塔西佗陷阱”效应。网络质疑通常伴生网络暴力,可以想象,有关慈善机构和负责人在此期间,该承受了何种压力。传统的社会组织架构面对网络时代的公共危机,反应滞后的弊端在此次事件中被充分显露。

【评论】网络反腐“误伤”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道

网络反腐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揭露、监督和惩治腐败行为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反腐取得成功的案例已不在少数。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是把“双刃剑”,跑偏和“误伤”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往往会催生出网络暴力、恶意攻击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将网络反腐纳入合法化的轨道,才能避免其失控,走向极端。

此时,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凸显。对于网络热点舆情,快速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减少谣言的生存空间,此类操作模式应成为政府部门和涉事机构的常规操作。

多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这一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负面事件并引起巨大舆论压力。信息公开透明,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基本要求、原则与底线,更是法定义务。面对网络反腐的“误伤”,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道。唯有依法依规做好信息发布,依靠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才能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任度,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评论】网络反腐“误伤”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道》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